證券時報網
潘玉蓉
2024-12-03 21:47
證券時報網訊,中金公司研報指出,基準情形下,港股仍沒有完全擺脫震蕩格局,原因在于估值和風險溢價空間不大,盈利改善又需要更大刺激,所以在指數層面上更強的期待需要以更大的壓力為前提,這也是在“應激式”政策思路下,更大規(guī)模刺激出臺的條件。不過,港股估值和倉位出清更徹底,盈利結構更好,都使其在合適的催化劑下更易反彈。因此“反彈是間歇,結構是主線”,在低迷的左側逐漸布局,在亢奮的右側適度獲利轉向結構,似乎是一個較為有效的策略。
在整體震蕩格局的基準假設下,“在低迷的左側逐漸布局,在亢奮的右側適度獲利”轉向結構,似乎是一個較為有效的策略。行業(yè)上,建議重點關注三類結構:一是行業(yè)自身供給和政策周期出清的板塊,如果還有邊際的需求改善效果會更好,互聯網等部分消費服務、家電、紡服、電子;二是政策支持方向,如以舊換新下的家電、汽車,以及及自主科技領域的計算機、半導體等產業(yè)趨勢;三是穩(wěn)定回報,如國企高分紅。中長期看,關注符合消費新趨勢,以及出海破局下的alpha機會,如中端制造(乘用車、工程機械、電池、電氣機械、紡織機械等)、傳媒、新零售。
校對:姚遠